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用动态   

最高法晒“解决执行难”成绩单:累计发布失信超959万例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阅读次数:614 发布日期:2018-01-15

  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法院博物馆召开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座谈会,展现近两年法院系统集中破解“执行难”情况。据最高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案件3440万件,冻结存款1800.95亿元,全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59万余次。

  利用网络查控系统,累计冻结超1800亿元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为长期困扰群众的“执行难”问题划定时间表,称“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

  在会上,周强介绍说,最高法院近年来针对执行工作先后出台20多个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执行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并开通“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建立网络司法拍卖制度,建立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实行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破解执行难,查人找物是第一难。”最高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最高法院于2014年底开通网络查控系统,目前全国共计3523家法院都能利用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信息,包括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存款、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理财产品、个人对外投资等15类20项信息。

  最高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案件3440万件,冻结1800.95亿元,查询到车辆3100.14万辆,证券522.09亿股、渔船和船舶36.3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超过32.59亿。

  为解决实践中一方当事人规避抗拒执行、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最高法院于2013年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即通常所说的“黑名单”制度。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59万余例。同时,最高法院建立了联合信用惩戒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进行限制,并对其申请贷款和信用卡办理情况进行限制。目前,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被执行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136万笔,涉及资金达到99亿元。

  因失信无法买机票,深圳一被执行人偿还9882万

  值得注意的是,曾在网上引发热议的整容变脸“老赖”案例出现在展览中。

  2017年年初,在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被执行人朱某某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为逃避执行,朱某某与法院“躲猫猫”,犹如人间蒸发。7月初,法院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朱某某不仅隐匿财产,而且已整容换面来逃避执行。

  当月下旬,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将拒不如实申报财产、逃避执行的朱某某司法拘留。

  除此之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联合信用惩戒机制”也在惩治“老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起展示的执行案件中,某被执行人因借款合同纠纷被深圳中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名单公布后,被执行人律师立即联系执行法官,称被执行人在杭州参加会议无法购买机票,对其生活和出行造成重大影响,为此被执行人立即全额偿还了贷款本息9882万余元,并请求执行法院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

  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占40%,一旦发现有财产的立即恢复执行

  记者了解到,据统计,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大约占全部执行案件的40%。实践中,执行法官面临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时怎么办?

  “对这类案件,我们建立了程序性退出机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最高法院建立了此类案件单独的数据库,每半年对库内案件进行一次网络查询,发现有财产的,立即恢复执行。

  此外,上述相关负责人称,最高法院还建立了全国法院终本案件公布与查询平台,将此类案件向社会公开,接受外界监督。对长期没有财产的涉企业案件,依法启动破产程序。对涉民生的无财产案件,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采用司法救助、社会基金和商业保险等方式予以救助。

  最高法院组成7个巡查组,对全国三级法院“体检”

  南都记者从最高法院了解到,为检验“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效,去年9月,最高法院集中开展了“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巡查,组成七个巡查组对全国三级法院的执行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除此之外,由中国社科院等十几家单位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将对600家全国各级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开展三轮评估。首轮评估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评估对象包括最高法院、31家高院以及一定比例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